迷茫和蹉跎的青年时代 (之一) |
作者韩重光 |
类别:散文 作者:韩重光 日期:2021/2/20 字体:
【小 中 大】 阅读: 次 |
|
编者按:细数那过往的岁月,一代人谱写一代人的时代凯歌,我们珍视现在,牢记历史,用奋进的步伐去进击属于我们的明天。征途漫漫,惟有奋斗。问好作者! |
|
迷茫和蹉跎的青年时代 (之一) 一九六五年,我随父母告别了山清水秀的德兴,来到东北重工业城市抚顺。告别了少年时代,进入了青年时代。从此远离了无忧无虑,轻松快活。忧患,迷茫,苦闷占据了我的青年时代。 初到抚顺,环境的肮脏,恶劣就吓到了我。天,是灰蒙蒙的,空气里充斥着钢厂排出的硫化亚铁的臭味,铝厂放出的氯气下沉到马路上冒着淡蓝色的烟雾,居民取暖烧饭的烟囱飘着黑色的煤烟,呛得人喉咙刺痛。路上的积雪落满了黑色的粉煤灰。十层厚的口罩用了一天,在鼻孔的位置会留下两个黑色的圆点。衬衫领子是一条黑色的油泥印子。而工厂里面环境则更加糟糕。东北人,东北的产业工人,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,用健康,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生活的必须,勤勤恳恳的为国家建设默默付出。客观环境如此,已经够呛了。可是正在进行的四清运动,即将开始的文化大革命,更是使人们陷入了更深重的灾难。 那时,知识分子成了臭老九,成了人下人。我记得,爸爸的大学同学黄叔叔,每天下班回家就蹲在家里的墙根儿下,双手捧着低垂的头,唉声叹气。为啥?因为他是从台湾来的。他放弃了优渥富裕的家,到东北来参加新中国建设。在说清楚会上,被指为特嫌,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了。开始爸爸还劝解开导他。可是没过几天,爸爸也说不清楚了,我家的成分明明是小土地出租者(在官方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中是相当于城市贫民),但是那些搞运动的人仅凭个人的想当然,就给爸爸的家庭出身改成了商业资本家,尽管老家的居委会,后来的革委会为我家出具了N多次证明,也没有用。黄叔叔,我爸爸都还不到四十岁呀,正值人生最好的年华。参加革命之初的理想,满腔热血都被突如其来的运动和帽子像一盆冰水浇得凉透了。他们变得小心翼翼,夹着尾巴,压抑着自我,悲催的工作着,活着。 我当然的,自然而然的也入了另册。平时同学可以因成绩高低,是否遵守纪律区分好学生差学生。运动来了,出身工农的,平时敢于挑战学校纪律的都是革命的了,可以是红卫兵,可以作为进京代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,当时人们判断是非,对错,好坏唯一的标准就是出身和成分。我的同学,受到的打击更大。因为是子弟中学,学校组织我们到厂里去看大字报。里面有同学的妈妈,所揭发的能容无非是平时说了什么,讲了什么,鸡毛蒜皮被上纲上线,罗织出的罪名让人百口莫辩。同学被击打蒙了,自己从小到大热爱的妈妈,那个给自己讲红岩,教唱革命歌曲的妈妈怎么就成了反革命了?我和我的同学一样被一种无形的气氛压抑着。为自己也为家庭的前途充满忧虑。有的同学左得离谱,因为我的名字叫重光,生日是十月十号,他就说取这样的名字是怀念民国。其实我的名字是外公给取的,恰逢重阳节,所以取了这个名字。我心里不服气,我不会改名字。像当时有些人那样,把名字改成了:文革,红卫,文斗,以显示对文革的拥护。好在我的大多数同学是厚道的,友善的,并没有歧视和冷落我们。使我们在学校过的还算平安。 经历了三年的停课闹革命,在家里躲过了两派的武斗,复课返校一个月,毛主席老人家大手一挥,和全国七八千万中学生一道,我们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,抱着把青春献给祖国的理想走上了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。希望头上再无枷锁,再不受人歧视。靠自身的努力去争取理想的前程,为父母争气。 而现实,继续打脸。 20210219
|
|
上一篇作品: 家乡的那点“心心念念” |
下一篇作品: 上班第二天  |
|
[访问 : 次][得分 :0 分] [级别 :暂无级别 ] 编辑:宋新阳
|
|
·网友评论:(显示最新30条。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!) |
|
|
评分标准:初级作者:±1分,中级:±2分,高级:±3分,白银:±4分,黄金(钻石):±5分,具体作者级别介绍查看
请遵守《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。
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、损害国家利益、破坏民族团结、破坏国家宗教政策、破坏社会稳定、侮辱、诽谤、教唆、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。
网友不能对作品的作者使用带有人身攻击、辱骂、威胁的语言。
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。
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,与本网站立场无关。 |
|
作者信息 |
作者:韩重光 发表作品:819 篇 |
|
 |
|
|
|
诗歌搜索 |
|
|
|
最新作品 |
|
|
|